要有柔軟的心—
被稱為「EQ之父 」的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在《柔軟的心最有力量》(A FORCE FOR GOOD : The Dalai Lama's Vision for
Our World)引述達賴喇嘛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神奇的智慧和潛力,可以擁有一顆柔軟慈悲的心。」他提到只要擁有柔軟的心就能夠處理好各種衝突面對衝突、挫敗,轉化負面的情緒。
以西方醫學理論為基礎,將佛祖的慈悲喜捨融入西醫專業(Buddha as Therapist)治療中的所謂「慈悲醫學」(Buddha
Therapy),強調一顆慈悲的心柔軟的心是所有心理問題中最大的療癒力量。
心理治療的研究其實是短短幾百年的功夫, 所以佛學提供許多心理健康療癒的新視野,
佛學的慈悲治療跟基督教的靈療一樣 ,提供這種所謂的第四種醫療很大的幫助。日本長老佛教協會(テーラワーダ仏教協会)所發展出來仁慈心,「慈悲の念」「慈しみの心」是實踐佛教教義的重要基礎。所以,為了自己身體的健康,你需要創造一顆善良的心,體諒別人,沒有衝突,快樂地生活。看到別人的焦慮不安,要試著感同身受的憐憫心,站在他們的角度為它們設想。為了培養「仁慈的心」,在你自己的思想中重複就足夠了。然後,「記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訓練。這種柔軟的心要推之於你自己的孩子,父母,朋友,各種生命,動物,鳥類,魚類,昆蟲和其他生物也是如此。
若沒有慈悲喜捨柔軟的心,就一定是貪、瞋、癡、慢、疑,
黃老師常提到「心要柔軟,就是要破我執」,不要固執,態度強硬。 不要為一些積恨,而耿耿於懷,怨恨就會愈積愈深,終至不可收拾,也不要逞強好勝,樹立太多敵人。只要以誠待人,以愛唯出發點,萬事都可迎刃而解。柔軟的心是知足的,柔軟的心只會讚美,看不到別人缺點。即使看到了也會接納,甚至欣賞他的缺點,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柔軟的心是寬恕的,是有同理心的。西諺說·「犯錯是人性,而寬恕是神聖的」(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有同理心的人常常會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她)的話,我會怎麼樣,也就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這樣即使對方犯錯了,也會去了解他的動機,他背後的原因,因此不但寬恕他,還會積極的去幫助對方。 被最親近的人出賣是最難以原諒的事,但只有只有仇恨,只會讓自己更痛苦而已,能了解背後的原因,可能更重要。如果選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方式,你將陷入所謂的而形循環(vicious
circle)中,彼此的傷害會越來越深。當你寬恕別人時,你的心不會被仇恨綁住,你的心將更自由。受你寬恕的人,也他們不會心存感激,也不見得會回報你,但最少傷害不會繼續,不會再危害你,你將因此受益。除了寬恕別人外,也常常要學會寬恕自己,如果你活在過去錯誤的痛苦中,你的心將永遠無法自由。正是所謂的「健康是内在平安,治愈是放下仇恨」。
柔軟的心是要自省與感恩的。如果我們要治好自己的疾病,我們必須首先改變我們對自己的察覺,也就是要常常自省。根據醫學研究,如果我們把身體當作像車子一般,我們可能想到為醫治好病的方法就是換掉零件,人類身體並不是機器。我們的身體不斷的在改變,新的成份正逐漸地取代舊細胞。隨著我們對自己的察覺,我們需要給我們的心靈和身體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應該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如果你一直用負面的情緒替代正面的情緒(should be positive, not negative),你的身體會有越來越多的負面因子,身體當然就越來越不健康了。
我們的心常常不自覺得創造出一些不好的模組(casting molds),但是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是無法看到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沒有辦法察覺到我們內心以及生活模式等扭曲。因此我們必須有一顆感恩及自省的心。我們經常把、自己的病痛歸咎於別人,我們常會說「又不是我的錯,都是老闆害的,都是為了這個家。」我們常常沒有真正反省失敗或病痛的原因。
楊定一在《真原醫》中提倡,「人該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從飲食、運動、呼吸、思緒與情緒管理主動追求健康,並提醒自已,要常存感恩、懺悔、希望與回饋的念頭,因為慈悲是宇宙最大的療癒力量!需要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他強調,「心中充滿感恩、關懷、慈悲時,心臟會出現協調的頻率,使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經系統處於平衡狀態;當心中感到委屈或憤怒時,只要真誠地感恩,就能讓念頭歸零,遠離情緒與煩惱的框架。」(http://skygene.blogspot.com/2012/07/primordia-medicin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