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森林與療愈(Natural Zen)


自然禪之森林療癒

數十年來,無數西方學者一直心理學對健康和保健反應的重要性(喬普拉,1993 年;本森,1975 年;韋爾,1995 年)。 但近年來西方出現了越來越關注精神和靈性對一個人治愈能力的影的學術論文,此外他們發現一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的第四部分,那就是我們的環境。

黃徹祥老師(本名黃祥輝)早在1992年起,就一直在傳播森林療癒的訊息。他本身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一種免疫系統的病變,在找遍中、西醫,吃了很多的中藥西藥,試了很多種的民俗療法,經歷很多磨難,都還無法解除那種錐心之痛之後,經由臺大醫院連文彬教授的建議,黃老師開始在林中練氣功,嘗試利用森林的力量把身體潛在的自癒能力開發出來。黃老師體悟到只有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把身體自我修復的機制打開啟,他才有重生的機會!

        經過不斷的練習與嘗試,黃老師體會到身體會在大自然中找到療癒所需要的藥方,這藥方不不是用吃的,而是在放鬆的情況下直接被人體吸收。黃老師由於身體處於苦難中,對大自然的感覺非常敏銳,常感受到花、草、樹木、岩石等等對修復身心的助益。因為黃老師在練功的當下非常放鬆、放下,不為其他目的,只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而已。

森林與療愈

棲蘭山因緣

如前所訴1992年,春天黃老師帶著一個假性癱瘓的學生要上山練功。因為這個學生的舅舅剛好是棲蘭山工作站的司機。他提議到棲蘭山練功。黃老師和他到了棲蘭山之後,認識了周主任,開啟了所謂的棲蘭山神話的序幕。周主任是台大森林系畢業,當初被派到棲蘭山除了開發棲蘭山的旅遊資源外,最主要的任務是整理棲蘭山的枯立倒木。周主任告訴黃老師說他是台大森林系畢業的,他不是要來整理枯立木而已。他說如果樹木能夠幫助人健康, 那他就支持黃老師。因為他是南部人,說話非常的好阿沙力,他就說第二天就可以帶黃老師進棲蘭山。看黃老師喜歡哪個地方,就讓黃老師在那邊做研究。 黃老師欣喜若狂,馬上借用當時工作站的電話開始聯絡家人及生意夥伴。周主任看到黃老師熱心義務的幫助別人,而放棄手邊的生意更加感動。 他認為黃老師雖然是生意人,卻能夠發心要幫助別人真不簡單。所以隔天黃老師就跟著周主任到了棲蘭山的原始林。

黃老師到170現的時候, 剛好有一個太太在劈材煮飯。在劈木材的時候,從檜木裡散發出來的油香, 讓感應非常敏銳的黃老師不由自主地練氣起功來,整個人就好像進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黃老師問這位婦人,那是什麼木材,怎麼用種木材在煮飯啊。她回答那是油柴,容易燒。黃老師這時才知道這種檜木油的厲害。 因此便向周主任要了幾塊檜木燒材回去研究。 周主任笑黃老師說,這只不過是幾塊沒用的木柴而已, 就讓黃老師帶來幾塊回去研究。周主任當時還不知道檜木油的好。但黃老師說很敏感的,一感應到就知道這是好東西。 後來,他將幾塊檜木材拿回來之後,讓他的學生練功採氣的時候,大家練的時候都快瘋掉了。這時候黃老師更加確信檜木油對許多人,尤其身體出了問題的人,是種非常好的寶物。

Natural Zen and Forest Healing

For decades, numerous Western scholars have bee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response to health and wellness (Chopra, 1993; Benson, 1975; Weil, 1995).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spirit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on an individual's healing abilities. Additionally, they discovered a fourth aspect that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our environment.

Since 1992, Teacher Huang Che Xiang (real name Huang Xianghui) has been spreading the message of forest healing. He himself suffered from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 autoimmune condition. Despite seeking help from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ying numerous folk remedies, and enduring many hardships, he couldn't alleviate the excruciating pain. Following the suggestion of Professor Lien Wen-Pin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Teacher Huang began practicing qigong in the forest, attempting to harness the healing power of nature to unlock the body's inherent self-healing capacity. He realized that only by unlocking the body's self-repair mechanism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 did he have a chance for rebirth!

Through constant practice and experimentation, Teacher Huang cam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body could find the healing it needed in nature. This remedy was not to be ingested but absorbed directly by the body in a relaxed state. Because of the suffering he underwent, Teacher Huang was very sensitive to nature and often felt the benefits of flowers, grass, trees, rocks, and more in repairing his body and mind. During practice, he stayed extremely relaxed, letting go of other purposes, solely focusing on his body's health.

Forest and Healing Fortuitous Encounter in Cypress Mountain As previously mentioned, in spring 1992, Teacher Huang brought a student with pseudo-paralysis to practice in the mountains. This student's uncle happened to be a driver at the Cypress Mountain workstation. He suggested practicing at Cypress Mountain. Upon their arrival, Teacher Huang and the student met Director Zhou, marking the start of what is known as the "Cypress Mountain legend." Director Zhou, a forestry graduate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as initially sent to Cypress Mountain to develop i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most importantly, to clear the fallen trees. He told Teacher Huang that he wasn't there just to clear the dead trees but to support Teacher Huang if trees could indeed assist in improving health. As a Southerner with a strong local accent, he said they could venture into Cypress Mountain the following day. They would let Teacher Huang choose the place he liked for his research. Overjoyed, Teacher Huang immediately borrowed the workstation's phone to contact his family and business partners. Witnessing Teacher Huang's enthusiastic and voluntary assistance to others and his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his business touched Director Zhou deeply. Despite being a businessman, he was genuinely driven to help others, which Director Zhou found impressive. Thus, the next day, Teacher Huang followed Director Zhou into the pristine forests of Cypress Mountain.

When Teacher Huang reached the 170 line, a woman was chopping wood and cooking. The fragrance of cypress wood emanating from the woodpile made Teacher Huang, already highly perceptive, involuntarily start practicing qigong. It was as though he had entered an incredible state. Teacher Huang asked the lady what kind of wood she was using for cooking. She answered that it was cypress wood, easy to burn. This was when Teacher Huang realized the potency of cypress wood oil. He requested some cypress firewood from Director Zhou to take back for research. Laughing, Director Zhou teased Teacher Huang, saying they were just a few useless firewood pieces. Yet, he allowed Teacher Huang to take a few pieces back to study. At the time, Director Zhou was unaware of the benefits of cypress wood oil. However, Teacher Huang, with his high sensitivity, immediately recognized it as a valuable substance. After bringing back several cypress wood pieces, when his students practiced qigong and absorbed qi, they were practically going crazy. This further strengthened Teacher Huang's belief in the exceptional value of cypress wood oil for many individuals, especially those experiencing health issues.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心放下,排除心中結,胸中結(小蔡聽課心得)

心放下,排除心中結胸中結

 

如上所述,心不鬆,身難鬆;身不鬆,氣難通.。黃老師認為身體的很多疾病都是心理造成的,而心裡的疾病常常是因為心中鬱悶,也就是心中有結。「心中結」這種結如果沒有打開,你再做什麼樣的運動也都沒用的。因為身心相應,病由心生如果這種心中結不能解開,它就存在在你內心深處,一輩子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因此,黃老師練功的最高準則就是要心放下,這也就是他所說的「自然禪心法」。黃老師發現很多練功者雖然努力地運動,但是身體還是有一些毛病是無法透過運動來排解。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辦法排除心中結,才能加速排解掉一些病痛這就是自然禅放下黃老師發現甚至是出家眾雖然是表面上物慾、名利都放下了,但是身體還是不健康,其主要原因常常是心沒放下,過去的嫉恨,甚至對宗教的堅持都是沒放下的結果。

黃老師認為放下是放下過去,放下昨天,放下剛剛,放下標準,放下苛刻,放下美好,放下抱怨、放下煩惱、放下自我中心、放下貪嗔癡,心就無罣礙,萬事迎刃而解。就生理學的角度來講,沒放下心中就有結,你的免疫細胞還要花很多精神來應付這些累積在心中的結,自然就無暇他顧,身體也就無法健康了。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和中國等國家菁英團隊所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研究人員也證明,所有的基因都會因為正面的思考和改變了他原來組合的模式,而且他們證明過去的創傷可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疾病。跟中國人所說的病由心生有 不謀而合的。

在《用下意識力量治病》(Use the Power of the Subconscious to Heal Illnesses)的演講中,Danna Pycher 提出她的研究結果,指出雖然我們的內臟器官是由非隨意肌組成,但是我們的下意識能會影響到不隨意肌的運作,所以如果我們不斷地輸入正面的訊息,身體也會跟著健康起來了。


放下執著(小蔡聽課心得)

放下執著

如上所述,病由心生--病來自執著。 放下執著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 過去的人執著地球是扁的是平面的,因為有的不執著的人他們就去探討而發現地球是圓的。執著的人常常是戰爭的發起者,基督教徒不接受其他宗教,因此有了十字軍東征。回教徒執著於自己的教義,所以很多激進份子犧牲自己殺害他人,為了是執著於自己的教義。日本日本浄土真宗小池龍之介在教人如何維持健康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練習不執著----「這樣也不錯,我不在乎,(それ、どうでもいい)。

黃老師常提到就像佛家偈語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放下執著,即是解脫」黃老師認為心裡的不輕鬆,源自於你的執著。執著有對過去的職責執著、對完美的執著、對好成績的執著、對速度的執著,有了這些執著,心裡不能放鬆。他認為我們要放下放下過去的恩怨、甚至放下前輩子、放下未來,一切順其自然,這也是「自然禪」也。這應了《金剛經》中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這其中是不住於一或二,而「不住」就是不執著、不在乎,即不在乎一或二。「而生其心」,就是用順其自然的心來處理。

放下執著的另一面就是放下堅持年輕的時候為了事業的成功,工作的順利常常會朝著目標堅持下去,那是毅力的展現。但是凡事還是要衡量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就好。如果非要堅持達到某種的境界,那常常也會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生病喪失了身體的健康。沒了健康, 即使你拿到博士學位, 或是當上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那你也無福消受。如果你太堅持, 你會動員身體內各種戰鬥力量(fight),你的神經變得緊繃,一定肩膀會用力,你會變得很緊張,如果你不在乎,一切會回歸自然。如果你堅持下去,哪些意見跟你不一樣的人都會成為你的敵人。有了敵人你壓力就會產生。如果你不在乎,你就不會有任何敵人,你的心就回歸平靜安寧。堅持下去你會受到束縛 ,有了束縛,你就失去自由 你的人生也沒有新的變化。

常常有人自認自己是對的,就堅持不讓,非要堅持到別人認輸不可,或者非要證明自己是比人家強,堅持己見,一點不讓。殊不知對錯常常有各種面向,無法從各種面向去分析的時候,只能藉著別人的經驗見解來協助我們,讓我們了解一件事情更加透徹的了解事情。所以太過堅持反而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就像日本小池龍之介所說的如果堅持下去,那些不同意事物,事物和現象的人都將成為敵人。每當我遇到敵人時,壓力就會發生。如果你不在乎,你將不會有任何敵人。的心就會平靜安寧。如果堅持下去,你將受到依戀的束縛,塑造你的偏好和想法,並結束新的可能性。如果你不是堅持的話,你會接受新的變化,以及沒有束縛的光明自由。(註1

除了堅持之外,很多人還會開始批判。殊不知批判是快樂的一個阻礙。,每一回你批判別人,你就和他們對立。批判別人就像對自己射箭。因為執著而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件事情, 對事情常常不滿,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你一樣,那你就只能生活在痛苦的孤獨世界裡。

佔有也是一種執著。執著哪個人、哪些東西是屬於你的。其實每個人都是過客。那些人那些事只是緣到的時候,與你在一起,緣盡的時候,自然分手。想要佔有,更容易失去。以為擁有,其實已經失去。所以佛家常說「放下,亦是擁有」,「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根據諾西科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 )所籌劃的的自我緩解計劃(The spontaneous Remission Project)他們研究過超過3500個個案大部分這些個案圍繞著癌症第四期的患者所做的研究,他們發現人類基因組 可以藉著釋放壓抑的情緒透過冥想或禱告增加正面的感覺,照著自己的直覺, 擁抱社會的支持,家身心靈跟意識的能量連結 修正心靈的創傷被正面積極的態度修復 症狀也得到了緩解(spontaneous remission)。


放下負面情緒(小蔡聽課心得)

放下負面情緒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這些情緒包括悲傷、孤獨感、委屈、憤怒、厭惡、尷尬、恐懼被遺棄與愛人分手被好友背叛至親過世生重病財務破產等都會造成我們的負面情緒。而處理情緒的方法最好的就是放下。如果你不欣賞某人的行事作風,因而生氣、憤怒,那是因為你執著於他們必須要他們「按某種方式思考、行事」。即使我們是受害者,我們也要選擇放下、善解、轉化與蛻變。寂靜法師 曾說「傷痛不一定被療愈,放下就是完整。」即使是因為一時生氣, 而勃然大怒引起雙方不會不快樂, 這時候也是要馬上放下負面情緒放下剛剛的堅持,放下剛剛的暴怒,轉變成好心情,虛心接受自己的情緒失控,這樣常常能夠將一個本來很不愉快的情境轉變成為和諧快樂的氣氛。像政治信仰也一樣,每個人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心目中的候選人,但不能因為支援的物件不同,而互相攻擊,破壞感情。

根據研究,失智症患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病患,來自重性抑鬱障礙焦慮症。免疫系統常常受到壓力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而變弱,你有越好的情緒,你就有越好的免疫系統。就像你相信上帝會拯救,你那你就真的得救了,你相信佛祖會保佑你,你就得到了保佑。因為你的身體會釋放出一種吧多分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就是免疫系統最好的助力。你有更好的情緒狀態你的免疫系統就會更好

與人家對立也是一種負面情緒。與人家對立,會為自己添加無數的煩惱,影響睡眠品質。為了要戰勝對方處心積慮,更是傷神,傷身。得到的頂多是竊喜, 卻為自己 樹立了敵人。  人的免疫系統常常受到 壓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 你的情緒狀態越好,你的免疫系統就更好。

另外,根據諾西科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 )所籌劃的的自我緩解計劃(The spontaneous Remission Project)對過超過3500個癌症第四期的患者所做的研究,

發現人類基因組,可以藉著釋放壓抑的情緒 得到部分的重組。自己樂觀的直覺, 擁抱社會的支持,身心靈跟意識的能量連結,修正心靈的創傷,被正面積極的態度修都能使症狀得到了緩解(spontaneous remission)。

底下是轉自大紀元健康1+1 Lew Childre 博士與Howard Martin Donna Beech三位研究員 The HeartMath Solution 一書所研究的正、負面情緒與心率變化圖,供讀者參考,以進一步瞭解負面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在感恩、關懷、慈悲、憐憫等正面情緒狀態下,心率變化是連序的。( 資料來源:Childre, D. and Martin, H. The HeartMath Soluti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1999.
在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狀態下,心率變異呈現不規則。( 資料來源:Childre, D. and Martin, H. The HeartMath Soluti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1999.

長期情緒壓抑就會造成腸胃不好,腸胃不好就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腸胃不好的人,再怎麼吃都不會胖,因為你吃再多的東西都無法吸收轉換成為你需要的能量胃潰瘍來自情緒, 情緒不好胃的蠕動就不良。再來胃不好東西到了位置後壞掉那遲早會中毒因為這些食物會轉換成毒物胃壞掉了又造成肝壞掉了,胃不好又造成腸子的潰瘍,腸子潰瘍就好像我們種菜時的菜根壞掉了健康的根系應該會有很多絨毛, 過敏是指很多東西不能吃但是只要腸胃能夠健康過敏源自然就會消失, 如果吸收東西是經由腸胃潰爛的地方吸收納又會造成肝臟的負擔, 肝不好又再造成對食物的分解不良, 如果長子的絨毛健全的話就容易過濾一些不好的東西這樣就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 造成缺鐵。 脾臟功能差的人他的腸子一定很弱。 黃老師以前臉色是黃的缺脾臟不好,素蓮臉色是白的缺血。


放下恐懼與緊張(小蔡聽課心得)

放下恐懼與緊張

恐懼也是一種嚴重的負面情緒。恐懼雖然是所有動物,包括人類,為了生存必要的情緒。有了恐懼,就會提防危險,觸動強大的生命力,解決各種我們所面臨危機。但是很多恐懼就是源自於這過度,不合理的、不應該的反應。這種不合理的反應常常是健康最大的殺手。因為害怕血壓高, 血壓 就越來越高因為害怕得癌症,抵抗力在恐懼中被削弱了,就莫名其妙的得到了癌症。 得到了癌症後,治療又怕副作用,不治療又怕早死,整天活在恐懼日子中,癌症就越來越嚴重, 所以說病是自己嚇出來的。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很多癌症患者是自己嚇死的。相對的,很多人因為沒有檢查癌症機制,而與癌細胞共生一輩子而不自知。這些人反而得到了長壽。


根據《自由網站》(
The Liberty Web)在2015912日所刊載的一篇演講的文章,《心治病的力量---征服癌症的神奇方式》(The Power of Our Minds to Cure Illnesses----A lecture on the "Miraculous Ways to Conquer Cancer)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那就是疾病是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we create illnesses ourselves)。他們提出一個研究發現----那就是人身體裡面有一種機制,它會為身體刻畫出發展的藍圖。他們稱這種機制為「星體」(the astral body)。如果你認為身體有某種疾病,星體就會刻畫出這種藍圖,你就可能得到這種疾病。他們發現人體的細胞就像流水一樣,不斷的更新。如果你潛層的記憶認為這些舊的細胞仍然存在,仍然繼續採取對抗的態度,這些疾病反而會繼續存在下去。他們發現大概在經歷6個月之後就會得到完全的更新,因此如果我們所患的疾病超過6個月,就表示這些疾病是我們的星體將把它們保存下來的。 所以很多病都是心理造成的,在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疾病。疑心病常常會感覺到身體某個疼痛不已,當醫生檢查卻沒發現任何毛病。其它像偏執狂、精神衰弱症與憂鬱症等都是。這種病本來是沒有的可能是沒有的,但是你一直認為它有,最後它就真的變成這樣的疾病,也就是從心理疾病變成生理的疾病。

一位身患漸凍症的師姐在走出漸凍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恐懼。她腸子出問題,很緊繃,所以她走路的時候肩膀都拱起來,整個頸椎是緊繃的。 越恐懼手腳也跟著緊繃起來,變得更不靈活,自然無法走路,等到她放鬆了克服了恐懼,手腳不再緊繃,慢慢就動了起來,最後終於在8年後,學會走路。但也不必怕有恐懼,而恐懼:承認恐懼、勇敢面對、認真了解、順其自然,那疾病自然消失於無形。

理解,了解,然後人體也是一樣要能夠體會了解是個人在體悟,黃老師教的是身體自我修復的機制,心跟靈一定要平衡。如果心很執著,你就沒有感受到真言密行的秘訣----把你身體放鬆。你會抽筋就是因為緊張,尤其你越喊越緊張,如溺水的人在非常緊張的狀況下抓住人的時候非常的用力的,常常救溺水的人反而溺斃。要讓抽筋的人,解除抽筋,就是對自我說出放鬆放鬆。如果你緊張大喊,你抽筋會更嚴重。像醫生在打針的時候,如果你很緊張,你可能會感受到的痛感比你放鬆時要多上幾倍。所以解開季臻咒語就是叫她放鬆,放鬆不要怕不要怕。

    就醫學的角度來講,當你恐懼緊張的時候,你的心跳加快,血管收縮。這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常是致命的。


放下比較心、區別心,讓心自由(小蔡聽課心得)

放下比較心、區別心,讓心自由

我們一輩子似乎都在比較、都在計較。小時候和兄弟姊妹計較是不是少吃了一塊肉,是不是長得比較矮,是不是長得比較醜,成績是不是比較差。長大後和別人考上那個大學,賺的錢那個較多,哪個人的家較大等等不一而足。我們常也常常和自己做比較。我們常會自己這樣說----我現在比以前笨了, 我比較沒用等等自我比較的話。現代人過度追求物質的享受,這張物慾常讓人陷入了失落痛苦的深淵。人變得非常的煩躁和焦慮,演變成各種病症,甚至精神失常。 放下比較心就是讓心自由。只要心中充滿愛與喜悅,不再比較,不再區別心就自由。心自由了潛能反而更容易發揮,不求成就,成就自來,一味強求反而會窒礙難行,這也就是所謂的「凡事盡心,靈性自現。」

   區別心是指對人或者事因自己的成見,而又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官位比我們高的人,比我們富有的人比我們有有學問的人, 我們會畢恭畢敬,唯命是從,對在我們下位的人,比我們重的人我們就趾高氣揚,這就是區別心。對都市人與對鄉下人,對學者與對農夫,等都會因我們區別心而有不同的態度。


要了解,理解與悟解(小蔡聽課心得)

要了解,理解與悟解

   了解只是知道一件事情發生了,知道個大慨,不見得知道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常會加入主觀的判斷,看法。理解是不仅知道其所發生的事,也了解其内涵道理,對事情有較全面性的了解,知道的比较透彻,並加入理性的认同,但不見得親身體悟。 而黃老師強調學習一件事情, 除了了解、理解之外 ,要能真正的悟解。能真正的體悟所謂:「學貴心悟」,要能參透,不能人云亦云,將徒勞無功;而且能發掘新義,增長智慧 體會深層的意義。黃老師常常提到的是,當我們練功的時候, 要真心去體悟,身體力行,從其中體悟出自然禪的奧妙, 而不是人云亦云, 沒有真正的體會, 只是跟著別人說說而已, 那就不叫做悟解。 領悟是自動會轉彎, 體悟自動修復的能量, 要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領悟。就像用檜木油醺鼻子一樣,要真正的去吸它的氣,然讓他穿透鼻子、眼睛、腦部、眼睛閉著交給自律神經交給自動修復的教育神經。


要有柔軟的心(小蔡聽課心得)

要有柔軟的心

被稱為「EQ之父 」的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在《柔軟的心最有力量》(A FORCE FOR GOOD : The Dalai Lama's Vision for Our World)引述達賴喇嘛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神奇的智慧和潛力,可以擁有一顆柔軟慈悲的心。」他提到只要擁有柔軟的心就能夠處理好各種衝突面對衝突、挫敗,轉化負面的情緒。

西方醫學理論為基礎,將佛祖的慈悲喜捨融入西醫專業(Buddha as Therapist)治療中的所謂「慈悲醫學」(Buddha Therapy),強調一顆慈悲的心柔軟的心是所有心理問題中最大的療癒力量

心理治療的研究其實是短短幾百年的功夫, 所以佛學提供許多心理健康療癒的新視野, 佛學的慈悲治療跟基督教的靈療一樣 ,提供這種所謂的第四種醫療很大的幫助。日本長老佛教協會(テーラワーダ仏教協会)所發展出來仁慈心,「慈悲の念」「慈しみの心」是實踐佛教教義的重要基礎。所以,為了自己身體的健康,你需要創造一顆善良的心,體諒別人,沒有衝突,快樂地生活。看到別人的焦慮不安,要試著感同身受的憐憫心,站在他們的角度為它們設想。為了培養「仁慈的心」,在你自己的思想中重複就足夠了。然後,「記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訓練。這種柔軟的心要推之於你自己的孩子,父母,朋友,各種生命,動物,鳥類,魚類,昆蟲和其他生物也是如此。

若沒有慈悲喜捨柔軟的心,就一定是貪、瞋、癡、慢、疑,

黃老師常提到「心要柔軟,就是要破我執」,不要固執,態度強硬。 不要為一些積恨,而耿耿於懷,怨恨就會愈積愈深,終至不可收拾,也不要逞強好勝,樹立太多敵人。只要以誠待人,以愛唯出發點,萬事都可迎刃而解。柔軟的心是知足的,柔軟的心只會讚美,看不到別人缺點。即使看到了也會接納,甚至欣賞他的缺點,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柔軟的心是寬恕的,是有同理心的。西諺說·犯錯是人性,而寬恕是神聖的」(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有同理心的人常常會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她)的話,我會怎麼樣,也就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這樣即使對方犯錯了,也會去了解他的動機,他背後的原因,因此不但寬恕他,還會積極的去幫助對方。 被最親近的人出賣是最難以原諒的事,但只有只有仇恨,只會讓自己更痛苦而已,能了解背後的原因,可能更重要。如果選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方式,你將陷入所謂的而形循環(vicious circle)中,彼此的傷害會越來越深。當你寬恕別人時,你的心不會被仇恨綁住,你的心將更自由。受你寬恕的人,也他們不會心存感激,也不見得會回報你,但最少傷害不會繼續,不會再危害你,你將因此受益。除了寬恕別人外,也常常要學會寬恕自己,如果你活在過去錯誤的痛苦中,你的心將永遠無法自由。正是所謂的「健康是内在平安,治愈是放下仇恨」。

柔軟的心是要自省與感恩的。如果我們要治好自己的疾病,我們必須首先改變我們對自己的察覺,也就是要常常自省。根據醫學研究,如果我們把身體當作像車子一般,我們可能想到為醫治好病的方法就是換掉零件,人類身體並不是機器。我們的身體不斷的在改變,新的成份正逐漸地取代舊細胞。隨著我們對自己的察覺,我們需要給我們的心靈和身體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應該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如果你一直用負面的情緒替代正面的情緒(should be positive, not negative),你的身體會有越來越多的負面因子,身體當然就越來越不健康了。

我們的心常常不自覺得創造出一些不好的模組(casting molds),但是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是無法看到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沒有辦法察覺到我們內心以及生活模式等扭曲。因此我們必須有一顆感恩及自省的心。我們經常自己的病痛歸咎於別人,我們常會說又不是我的錯,都是老闆害的,都是為了這個家。我們常常沒有真正反省失敗或病痛的原因。

楊定一在《真原醫》中提倡,人該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從飲食、運動、呼吸、思緒與情緒管理主動追求健康,並提醒自已,要常存感恩、懺悔、希望與回饋的念頭,因為慈悲是宇宙最大的療癒力量!需要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他強調,心中充滿感恩、關懷、慈悲時,心臟會出現協調的頻率,使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經系統處於平衡狀態;當心中感到委屈或憤怒時,只要真誠地感恩,就能讓念頭歸零,遠離情緒與煩惱的框架。(http://skygene.blogspot.com/2012/07/primordia-medici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