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82,83年師兄姐練功心得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自然禪練功心得分享---民國82,83年
棲蘭山傳奇--鴛鴦湖神話(90年代)
學員感恩地說:昨天在回程的路上,我們台中的幾位師兄、師姐一路聊開,不免均心有所感:
像我們這群身心不協調,甚至隨時都可能「掛點」的人,深入原始山林,其實「風險」是相當大的,師父卻願意且無私地承擔,帶領我們走入大自然療癒之境,採集及修補身體所需的能量,為的就是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由衷感恩!
大家一起加油!
另一位學員:
在棲蘭l60綫檜木原鄉進行森林療癒能量採集研究時,發現當你接近鉄杉群時,有—股力量會吸引你前去找尋,由其是壓力大,腦壓高者,在横倒的鉄杉枯木所長出的樹舌靈芝前,只要念頭一放空,內心深處累積許久的壓力源就會釋放出來,納喊,拍胸,大哭的動作就自然會釋放出來,如同大地悶熱時,來—陣午後雷陣雨,下完雨後大地馬上清凉起來,大地如此,人的身體也一樣,原來整個生態系為了生存都是競爭的。為了要生存茁壯、爭取一片天空讓陽光、霧氣穿透進來,競爭淘汰非常厲害,有競爭就有壓力,誰來排解壓力,老天有眼就安排鐵杉樹舌靈芝來幫忙降壓,透過空氣流通的傳播,讓大家都能平心、靜氣、分工合作,才會形成一個健康的森林生態系。人也是其中一份子,原來哭、叫、吶喊都是幫你解開心中結、胸中結用的,胸主氣,心主血,只要你的氣血循環不順暢,當然新陳代謝就會產生問題,久了、垃圾多了,身體就生病了。
在棲蘭檜木故鄉160綫,進行森林療癒能量採集研究,從扁柏,紅檜,香杉,台灣杉,等樹種都非常長壽從500年到2000多年皆有,研究發現提供延年益壽,最大功臣是鉄杉靈芝,檜木靈芝,而建安棲蘭,阿洲,為仁,進行路綫探堪時在原始裡就發現了靈芝群,一個健康的森林生態系它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淺談人體意識 主講:黃祥輝 (整理:良珍)
人有許多不同的意識,每一種意識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和影響範圍,在這裡,我們只談三種意識,就是大腦意識、睡眠意識和身體意識。
*大腦意識
大腦意識掌控人體整個對外的行動能力,對所處環境的安危、需求,決定身體的應變方式,也對身體各部位神經系統,所傳遞回來的訊息做反應,用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生活需求,會思考,有慾望,有情緒。
比如肚子餓了,會去找食物吃,遇到危險會躲避,腳踢到石頭,會把腳舉起檢視,會做各種運動,會決定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能研究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尋找答案,想要環遊世界,想要擁有許多東西,會高興、生氣、憤怒、憂傷、害怕、焦慮、嫉妒、羨慕、煩躁….等,都是大腦意識的表現。
*睡眠意識
當大腦休息的時候,身體已經不用對神經系統傳遞的訊息做反應,身體便全力進行修復調整和儲備能量的工作。當睡眠的時間越足夠、睡得越深沉時,修復調整和儲備的能量就越大,第二天醒來時的感覺,也越舒服而感到體力充沛。相對的,如果睡眠時間不夠,或者大腦意識不能休息,仍然在思考、憂慮、作夢,就會影響到睡眠品質,身體的修復和調整的效率,就會受到影響,儲蓄的能量也較少,當第二天醒來時,也就有疲累、精神不好的感覺。
如果不能睡眠,身體便一直處於消耗狀態,能量不斷透支,身體的正常運作,漸漸受到破壞,疾病也就慢慢顯現。
*身體意識
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體受傷了、流血了,然後你可能會在傷口擦藥、到醫院打破傷風預防針、或把傷口縫起來,接著經過幾天,傷口就修復好了,這是藥的功效嗎?其實我們都知道,藥只是防止細菌感染而已,傷口是身體自己進行的組織再生、修復好的,身體表面如此,身體的內部也是如此。
例如身體意識會自動檢視受傷的位置,進行與細菌對抗、修復傷口的工作。身體意識主導了所有一切身體機能的運行,不需要大腦意識的指揮。身體意識由自律神經所掌控,自主運行,包括維持生命的運轉、能量的調度、垃圾的處理、傷口的修復、對抗入侵的病毒細菌、吸收的能量、調整失衡的身體機能…..等等許多複雜的工程。
我們從懂得探索身體功能的年紀開始,便不停的使用大腦意識,使用身體,讓身體為我們的心工作,也就是為達成各種不同的慾望,而驅使身體做各種的付出,從來不曾傾聽身體發出的訊息,不懂順應身體意識的自我調整需求,吃喜歡吃的食物,不瞭解是否是身體所需要的,或將造成身體負擔;熬夜娛樂、熬夜工作,不知道這樣會造成身體運轉的障礙,長久下來,身體開始失衡,失衡的狀態若不能改善,最後就開始了疾病症狀的出現。
淺談自律神經
*呼吸是如何進行調節的?
肺部進行的呼吸,和其他內臟相同。是受到自律神經的支配而不休息。血液中的氧量減少時,會刺激呼吸中樞,進行加快呼吸等的調節。
然而,使肺擴張、收縮的是胸擴周圍的肌肉群和橫隔膜。這些肌肉和其他内臟不同,稱為骨骼肌。骨骼肌和手腳的肌肉相同,是受到以大腦皮質為中樞的脊髓神經所支配,所以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做深呼吸、加快呼吸或暫時停止呼吸。但當你累了,這個時候,自律神經又自動的接手過去。
*何謂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所有的內臟、分泌腺、排泄器官等都受自律神經的支配而活動。所謂自律,是不接受腦部的命令,而獨自
發生作用的意思,心臟不休息的跳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交感神經
在脊髓(腦髓和腰髓)的兩側,有縱向行走的神經,稱之為交感神經,由交感神經幹延伸出來的神經稱之為交感神經幹。由交感神經幹延伸出來的神經,使所有的內臟、分泌腺、排泄器官等發生作用。其中樞是位於呈H字型的脊髓灰白質的側面。
*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的中樞在腦幹(中腦、腦橋、延髓),從這裡直接延伸出動眼神經、顏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分佈於內臟和分泌腺上)。 還有,從脊髓下部的薦骨兩側也延伸出副交感神經,支配著大腸、
膀胱、生殖器官等。
*自律神經的作用為何?
自律神經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具有相反的作用。
當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會使瞳孔擴大,増大眼睛的張度,並增加心臟的跳動速率與力量,促使周邊的血管(特別是皮膚與內臟的微血管)收縮,但心臟壁上的冠狀動脈卻有擴大的現象。經由此種機轉,可增加心臟推動的能力與血流所受的阻力,因而増高血壓及加速血液循環。對腸胃而言,則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腸胃的蠕動,並增加擴約肌的緊張度。此外,尚具有促進汗腺分泌汗液,擴張支氣管以及升高血糖的作用。
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會使瞳孔縮小、心跳變慢、皮膚上的血管擴張、支氣管收縮、腸胃蠕動加速、擴約肌鬆弛,促進腺體(如鼻腺、淚腺和唾液腺)的分泌,而且經由胰島素分泌的增加使血糖降低。
簡而言之,交感神經系統的做用多為能量的處理與應用,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做用則多偏重於能量的儲存和保持。而在視床下部,有著更高級的中樞,用來調整兩者的平衡。
器官系統受到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纖維的刺激時所引發的現象
|
交感神經 |
副交感神經 |
呼吸 |
1、呼吸中樞對刺激的感應性增強 2、氣管及支氣管擴張 3、呼吸量增加 4、肺部血流量增加 |
1、呼吸中樞對刺激的感應性降低 2、氣管及支氣管收縮缩 3、呼吸量減少 4、肺部血流量減少 |
胰臟 |
1、胰島素分泌減少 2、外分泌減少 |
1、胰島素分泌增加 2、外分泌增加 |
血管 |
1、促進活動中肌肉的血液循環 2、心臟及肺部血液流量增加 3、消化器官血液流量減少 |
1、不活動的肌肉血液流量減少 2、心臟及肺部血液流量減少 3、皮膚及黏膜血液流量增加 |
腎上腺髓質 |
1、腎上腺素排出量增加 |
1、腎上腺素排出量減少 |
性器官 |
1、性器官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 |
1、性器官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如男性的性器官勃起) |
眼睛 |
1、瞳孔擴大 2、眼瞼裂隙擴張 |
1、瞳孔縮小 2、眼瞼裂隙縮小 |
心臟 |
1、心臟負荷量增加 2、刺激傳導性改善 3、刺激感應性增強 4、心跳加快 5、收縮力増強 |
1、心臟負荷量減少 2、刺激傳導性降低 3、刺激感應性減弱 4、心跳減緩 5、收縮力減弱 |
甲狀腺 |
1、甲狀腺激素產量增加 2、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1、甲狀腺激素產量降低 2、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 |
消化系統 |
1、唾液流出量減少 2、食道鬆弛 3、胃部入口變窄 4、胃部肌肉鬆弛 5、蠕動減緩 6、胃液的形成減少 7、胃部出口變窄 8、小腸和大腸的肌肉鬆弛 |
1、唾液流出量增加 2、食道收縮 3、胃部入口變寬 3、胃部肌肉收縮 4、蠕動加速 6、胃液的形成增加 7、胃部出口變寬 8、小腸和大腸的肌肉收縮 |
新陳代謝 |
1、加速新陳代謝 2、體溫升高 3、蛋白質的破壞增加 4、血糖濃度升高 |
1、新陳代謝減緩 2、體溫降低 3、蛋白質的破壞減少 4、血糖濃度降低 |
膀胱 |
1、尿液滯留 2、逼尿肌受抑制 3、括約肌受刺激 |
1、排尿 2、逼尿肌受刺激 3、括約肌受抑制 |
|
|